你是Kiwi Saver的拥护者吗?
——–浅谈人们对Kiwi Saver的隐忧
继上一周我们谈论如何退出kiwiSaver计划(opt-out request)后,会计行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电咨询以及针对KiwiSaver的讨论。我们搜集了部分有价值的讯息并且整理成文,以鉴读者朋友。
前不久听到一个很妙的比喻,说的是如果平日酷爱喝啤酒的kiwi,若能每个礼拜少喝3瓶,而把省下来的啤酒钱存进自己的养老基金,那么退休后便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数目,而这笔钱很有可能够得上你去周游世界。这便是当时工党推行KiwiSaver储蓄计划的初衷。
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您也并无需为了实现周游世界的梦想而因此开始戒酒。工党只是想通过这个比喻来告诉大家,KiwiSaver是一个细流汇大江的储蓄计划,通过平时的“小省”来实现退休后的“大钱”。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有得赚”的储蓄计划,民众们对它的反应如何呢?据来自英文先驱报3月18日的报道,最新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300位年龄介乎于18-64岁的民众中,只有仅13%的kiwiSaver拥护者,而且此次数据调查与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完全没有看涨的趋势。由此看来,民众似乎对KiwiSaver的热情并不高涨,那么这样一个看起来近乎有诱惑力的储蓄计划,民众为何反应平平?
通过各大主流媒体对KiwiSaver的评论及民众参与的讨论,我们大致归纳了人们对于KiwiSaver的几点隐忧:
1, Kiwi Saver错误一连串,民众无法忍受。早前英文先驱报和stuff两家主流媒体先后对KiwiSaver的出错进行了报道。错误状况各有千秋,包括储蓄人的资金被延迟或根本未被交到投资人手里,退出计划后资金被延迟返还,储户的资金被错误的转进非指定的投资人手中等等。显然这些频频发生的错误打击了民众对KiwiSaver的信心,因为显然所有人担心的问题是,这些莫名其妙的错误是否会导致资金的流失。
2, 4%的自我“奉献率”过高。打个比方说,一个雇员的税前月薪是4千元,如果他参与了KiwiSaver计划,除去当月所要交的PAYE $948.35元, 他还需要给自己的储蓄账户存进160元,最后剩下自己能支配的数额只有$2894.65元。汽油费,房屋贷款,医疗费,孩子的教育费,柴米油盐等等的一系列开支加起来,工薪阶层的家庭到了月底很可能根本没有钱剩下。而对于这些家庭来说,要每个月拿出月薪的4%,无疑在生活的重担之外又加了一笔额外的负担。
3, 锁定时间过长。”Lock-in”时间上的长度,也是很多身为雇员的居民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纽西兰统计局2007最新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全国的劳动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6.3%,而年龄介乎于20-45岁之间的合法中青年雇员人口就占了34.5%,超过了全国劳动人口的一半。我们可以尝试分析一下这群“大多数人口”的心理。对于他们来说,在无紧急情况下,KiwiSaver的钱必须要等到退休以后才能动用,这无疑要让这些人等上20-45年的时间。人们习惯畅想3年计划,5年计划。。。可是人们似乎对40年计划显得力不从心。生病,移民,破产等等一些列不确定因素都让人们对长达20-40年的锁定退避三舍。回归到文章开头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在13%的KiwiSaver拥护者里,介乎于20-45岁年龄层的人应该为数不多。
4, Scheme provider基金管理公司隐性政策,让人捉摸不透。早前在一家华人媒体上,听到一位先生的疑惑。他细细研究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条例发现,假设他每年往KiwiSaver账户里面存1万,按照基金管理公司承诺的8.5%的年息来算,20年后应得到17万左右的利息,而基金公司给的配额为12万利息,那么从17万的毛估利息中扣除2.7万的手续费,应该还剩14.3万,远远比配额多出了2.3万。这些钱去了哪里呢?基金公司没有在这一方面有公开性的条例来解释这2.3万的去向。还未透明化的收费政策似乎就这样把一个潜在的用户拒之门外。
5, 政府$1000元启动金有名无实,是空中楼阁?政府慷慨解囊,为每一个加入KiwiSaver的用户拨$1000元作为鼓励,或者启动金。但是交换条件是,即使加入3年后首次买房也无法动用,只能等到退休后才能拿到本息。那么$1000元到底何去何从呢?虚在你个人的账户中,实在基金管理公司的流动资金里,用来做政府投资或建设。政府在名义上给每人账户里贡献$1000元,实则还是为政府自己的国民储备金添砖加瓦。好比说,政府为你造了一座漂亮的空中楼阁,也许是你的梦想家园,可是政府说,楼梯还没造好,让你40年“竣工”后再来住,而在这40年中,你却要为已经在你名下的房子付物业费,管理费,地税。。。而一边只能住着自己的小平房。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交易亦或是一出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把戏?
6, 政府对KiwiSaver里面的资金不提供保障。在IRD提供的KS3说明书上有这样一条免责申明:“政府不对KiwiSaver提供担保,也就是说你要为自己在该计划中的投资来承担风险。”,在某家媒体的采访对话中,前储备银行行长兼前国家党党魁Don Brash同样表示,政府不担保个人自由选择投资的本金或利息。这则免责申明无疑加重了人们对KiwiSaver的疑虑:政府把会员推给诸如TOWER, AMP, ASB等大型金融机构,而这些金融机构又把会员推给他们所在机构旗下的基金公司。这些基金公司在吸收会员的时候打着ASB, AMP的旗号,一旦遭遇亏损或者倒闭,也许就成了这家大金融公司的烂肉,董事局未必肯招兵买马救它,政府更撒手不管不闻不问,因为“免责声明”在先:“…你要为自己在该计划中的投资来承担风险。”换做你,你要为你在这个计划中的投资来承担风险吗?
7, 未来政策变动,诺言无法兑现?政府每4年变更一次,人们似乎无法在未来将近10次的政府变更中还能维持对kiwiSaver所得收益的信心。历史上,从对学生贷款免息到减税政策的食言,大选过后的政府未兑现当初应允的承诺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民众似乎对此还心有余悸,紧攥着手中钱迟迟不敢下注,怕这次KiwiSaver储蓄计划中所涉及的“可观收益“又将是一出空城计。
综上所言,其实到底是否要参加KiwiSaver计划还是见仁见智。以上的几点只是人们在看到KiwiSaver所被笼罩的光环下,而考虑到的隐忧。KiwiSaver的很多条例还是可以为民众提供燃眉之急的,比如在美国信贷危机增高的波及下,纽西兰房屋贷款利率也被随之推高,而kiwi saver的参与者可在第一次买房中得到政府提供的优惠或补助。值得期待的是,议会财政部和支出专责委员会提出,应将通常的雇员“自我奉献率的4%降低到2%,如果该条例被通过,无疑可以减少民众的生活压力,进而增强对KiwiSaver储蓄计划的信心。结合本文开头提到的民意调查来分析,截至到目前为止,KiwiSaver一共参与的人数达到了47万,其中50岁以上的民众占到42%。看来,KiwiSaver对即将到达退休年龄的民众而言,确实是一笔“有利可图”的交易。对于年轻人来说,政府积极的鼓励可以督促他们养成储蓄理财的习惯,并且对酷爱喝啤酒,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年轻一族,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退休保障。也难怪工党一直对KiwiSaver的远景有很高的期待。总而言之,无论是对儿童,青年工作者还是对即将退休的老人来说,是否参与KiwiSaver计划的决定完全依赖个人所需,政府的态度也是鼓励而不强迫,尤其是4月1日即将到来,雇主按规定有义务为参加此计划的雇员奉献,即意味着更大的压力。所以综合上周我们提到的如何退出KiwiSaver的程序,我们友情提醒所有无意参加的民众尽早填写opt-out表格,而不要耽误了opt-out的允许时间。
(任何关于opt-out的疑问或KiwiSaver的资讯,欢迎致电本行09-303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