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一个生意,无论是个体工商户或公司都会涉及到雇佣员工的情况。作为一个合格的雇主势必要遵守国税局对于雇主职责的一系列规定,除此以外,雇主对于每月所需填报的雇主表格(EMS)也有许多讲究和技巧。
如何成为一个雇主?而且作为一个雇主有哪些义务要遵守呢?我们并不能简单认为雇佣了员工就自动成为了雇主,其实这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理解。要成为一个雇主,必须向国税局申请注册成为一个雇主。具体方法可选择直接上国税局网站注册(搜索表格IR334: “EMPLOYER REGISTRATION”)或下载表格IR334填写后交给国税局。
当注册成为雇主之后需要遵守哪些义务呢?笼统地来说雇主义务分为以下几点:首先要每次从雇主支付给雇员的薪水中扣除PAYE,然后每月定期给国税局上交“雇主月结单EMS(Employer Monthly Schedule)”和“雇主扣除表EDF(Employer Deduction Form)”。国税局规定小型生意的雇主必须每月20号上交;大型生意的雇主必须分别在每月的5号和20号各交一次;其次,若雇主为员工提供员工福利(fringe benefit)那么需要缴纳员工福利税FBT;最后需给每一位新进员工提供Kiwi Saver packs,若员工有意加入Kiwi Saver计划,还需从他的工资中做Kiwi Saver的扣除工作,并且雇主自己也要为员工提供Kiwi Saver资金奉献(具体实施方法请参阅www.pas2008.co.nz )。
在以上所举出的一系列雇员义务中,填报EMS表格(IR348)及EDF表格(IR345)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大多数刚开始经营的商家对如何填报EMS不十分了解,对于税务代码(tax code)的填写也错漏百出。那么,我们不妨针对几点容易出错的步骤做一个解析。
- 开始与结束日期(start and end date)
EMS表格中有一栏要求雇主为雇员填写开始工作的日期与结束的日期。Start Date只需在此员工刚开始这份工作的那一期EMS中填写;同样的,End Date只需在员工结束工作的那一期EMS中填写,此外的EMS表格中End Date这一栏只需留空便可。另外,若员工领取了产假福利(paid parental leave),雇员需要在当期的EMS表格中填写此员工离职的日期以及复职的日期。
- 税务代码需与扣除金额相匹配
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来看,雇主很容易在填写税务代码的时候发生错误。以下两种错误最为常见:使用了错误的税务代码,但扣除的金额是正确的;或是使用了正确的税务代码,但扣除的金额是错误的,也就是说雇主给员工扣多或扣少了工资税。
根据税务局的要求,税务代码不仅要与扣除的工资税相匹配,也要与扣除的学生贷款还款额相匹配。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建议雇主使用“tax code decision tree”(http://www.ird.govt.nz/how-to/taxrates-codes/workout/how-to-tax-rates-codes-decision-q1.html )总结出员工所对应的税务代码,然后对照使用employer deduction table(每周或每两周扣除使用IR340;每4周或每月扣除使用IR341)找出工资金额与税务代码相对应的一栏,依次填入EMS表格中便可。
- 学生工
如果雇主雇佣了学生工(仅限primary或secondary school)的话,雇主是不需要为在EMS表格中填写他们的信息的,除非这位学生工的年薪超过$2,340或为Kiwi Saver会员。
我们发现有不少雇主由于缺乏定期、准时的纳税意识,会经常拖延填报EMS及缴纳PAYE。在这里我们务必需提醒各位雇主,从今年11月份开始,国税局对不交、迟交EMS及缴纳PAYE的雇主施以罚款。如果雇主没有按时填报EMS,则要缴纳late filing penalty $250; 若雇主准时填报了EMS但是迟迟不缴PAYE,那么国税局会按需缴纳的PAYE金额的10%来处以罚款,并且每月递增10%,如果雇主选择PAYE分期付款,那么本来每月所递增的10%会可降为5%。
最后要特别提醒雇主,EDF(employer deduction form IR345)表格是EMS(IR348)表格的总结,在做填报的时候一定要一起寄出,否则将视为未完成的工作而引起不必要的罚款。另外,为了方便省时,雇主也可选择在线填报,这就要求雇主在IRD网站注册成为用户,在“WELCOME”一栏内进入“ird-file (employer monthly schedule)”便可填报了,同样的,在最后一步也要记得填报EDF,否则整个填报工作将视为未完成的工作。
(如果您对填报EMS表格还有任何疑问的话,请电PAS会计行09-3092868,或浏览我们的网站www.pas2008.co.nz .本文仅供参考,撰稿单位或撰稿人对因采用本文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读者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需征求专业人士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