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P.A.S会计行特约供稿,18-April-2009)
“Trade Me”网站是一个家喻户晓,新西兰最大的在线交易平台。它拥有超过两百万名注册会员,以及每月超过四百万名站点访问率。无论大到游艇、汽车、房屋,还是小至铅笔、水杯、鞋袜…但凡一切你所能想象到的生活用品,都可以在Trade Me上找得到。而这些我们所提及的物品,大部分是通过私卖私买的形式所交易的闲置二手商品,这种简单的交易买卖通常不被认为是一种商业行为,所以这种买卖行为亦不构成一种business的性质。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卖家在Trade Me网站上通过商业的形式来经营买卖,他们利用这个平台大批量出售全新或二手商品来获取利润,这样的交易行为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典型的商业运作模式。
既然是商业运作,那么一定会涉及到税务的问题。然而,我们发现有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在网上交易的这种销售行为是一种商业运作,所以就自然忽略了申报所得税;但我们也发现有很多人清楚地知道这是种商业运作需要报税,却对此完全置之不理。可见,他们不仅没有正确的报税意识,还把报税与缴税的两个概念混淆起来,因为害怕交税而不报税,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我们遇到的一个案例,相信通过了解这个案例可以帮助大家了解经营生意和报税两者之间的关系,另外也能够帮助自己提高报税的意识。
张先生一直以个体经营的模式在Trade Me上出售家具,这些家具包括了一些全新的以及一些二手的旧家具,他本人没有注册过GST。他经营这个买卖已逾2年时间,从来没有和税务打过交道,更不知道自己在Trade Me上经营的这个买卖已经构成了商业行为而需要做年度报税,所以当税务局找到他进行审计,结果要求他罚款并补报税的时候,心急如焚的张先生找到了我们寻求帮助。其实,张先生的这个案例是一个典型,现今越来越多选择在网络平台尤其是在trade me上进行买卖交易的商家,大部分都没有报税的意识。事实上,作为一个新西兰税务居民,只要是有收入的居民,比如经营买卖的生意人、朝九晚五的打工一族或经营投资房的业主,无论你的收入来源是什么,都必须要树立报税的意识和履行报税的义务。税务局明文规定了“所有收入”的定义,它包括个人工资薪金、投资利润、津贴和海外收入等,这些收入都必须申报。
我们回到张先生的案例,也许有很多像他一样用这种方式经营生意的读者朋友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对于在Trade Me这样的网络平台上的生意往来,税务局怎么会知道呢?其实,税务局为了让这些在网络平台经营生意的商家能够有效的申报所得税,专门组建了调查小组来特别针对trade me上的注册商家进行专业调查,而Trade Me公司也积极配合国税局开展工作,将被认为是进行商业交易的会员资料提供给税务局查阅,所以这个调查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个人所得税或者其他的收入来源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在Trade Me上经营生意的商家已经受到了税务局的调查并且接受了他们的审计。国税局对于没有申报所得税的商家已经下达了书面通知,要求他们必须提供2008税务年度之前的所有收入相关文件(2008税收年度截至到2008年3月31日为止),如果有读者朋友也在通知之列,那么你们一定要向税务局提供以下这些文件:
- 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之前的所有针对营业收入的书面记录;
- 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所有个人银行账单;
- 在上述时间内发生的所有销售发票记录;
- 所有在trade me与卖家交易的用户名名单,以及他们的所有意见反馈记录;
- 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间,卖家在Trade Me上注册的所有用户名下产生的所有交易账单;
- 与生意有关的所有花费发票记录。
待税务局接收到以上这些补充文件后,还会要求与商家进行一次面谈。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卖家的收入来源是否属实以及他将如何准备之后的申报工作。如果有需要的话,税务局还有可能对卖家其他的税收年度的交易记录一并进行调查。
由此看来,张先生绝对不是唯一一家在Trade Me上经营生意而被税务局审计的个案,税务局的审计工作是非常全面和严格的。通过张先生的个案,我们希望所有有意或已经在Trade Me经营买卖的商家一定要对申报所得税树立一个非常正确的意识,凡是经营生意就一定要定期报税,而我们所说的报税并不等同于纳税,很多情况下如果收入不抵贷款及费用,向国税局申报后还有可能获得退税。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来确认自己的交易方式是否构成经商行为,是否需要申报所得税以及需要保留哪些相关材料。所以树立正确的税务意识,做好每年的申报工作就自然不必受到国税局的审计了。
(更多详情请致电本会计行09-3032868。本文仅供参考,撰稿单位或撰稿人对因采用本文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读者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需征求专业人士的建议。)